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搭起合作的橋梁—與合成里社區的第一次座談


                                                                                                                     李唯至撰稿

317號星期六,南開百香果計畫團隊前往「合成百香果生產合作社」。由鄭鳳池先生約好合成里社區理事長、里長等,一起討論今後的合作方式和對計畫的期望。這次的路程不再是蜿蜒峭壁的山路,我們開在沿著河流轉彎的21號公路上往目的地前進。在路上不斷地聽著學務長說著之後的行動打算,一路上都沒停過,似乎迫不及待的想把工作完成。看得出來學務長對這次計畫是抱著多大的熱忱啊。聽著聽著路邊出現水田,迥異於都市公路上遍布的便利商店和大樓,接著出現的是一棟一棟的民家住宅和鐵皮倉庫。路途上也看到幾部作物運送車,外型和駕駛,都有著一股濃濃的傳統農家味,讓我想起來小時候騎著腳踏車穿過田野的情景。


我們來得早,到了會場,里民才陸續前來。原來正是百香果種植期,所有農民都忙得不可開交。在大家無法長久停留的壓力下,那些開場白都被很有默契地帶過了。

        學務長在前方大聲地介紹本計畫,他說道:「我們目前的計畫就是要在田間架設觀測站,取得百香果生長最有利的生長數據,便於農業耕作技術的傳承。同時使用生物科技粹取百香果皮裡的「果膠」和「花青素」來提升百香果的價值,讓原本的廢棄物得以再利用,並善用這裡的環境來吸引遊客創造商機。」就是這樣一個開門見山法,讓活動中心裡的長者和年輕人開始討論起來。之後羅明葵老師也加以補充,老師經營社區多年的功力,果然讓會場更加熱絡。其中果膠、花青素的提煉,最吸引社區民眾。因為舉辦活動如百香果甜度比賽、做果凍等都不稀奇,也就沒什麼吸引力。


    社區民眾反應,許多學校也藉著計畫的名義來到社區,常常召集大家開會或上課,弄得大家疲累不堪,但是最後都不了了之。這次我們在農忙時到訪,農民必須放下工作招待我們,實在過意不去。也有民眾提出會議改到夜間,才不會影響農事。


    經過這次座談,我們覺得雖然計劃案的初衷在協助社區提升,其實也是學校師生學習的場域,必須互相體會對方的需求,盡量不做無謂的打擾或干預。希望藉由這次計畫,社區與南開科技大學一起努力讓社區被看到,也讓南開的學生發揮長處,利用這一次的計畫展現自己的能力。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從心認識百香果 觀測記錄起跑


                                                                                                                                                                                        李唯至      撰稿
林家慶、鄭登允      攝影
    
我們南開科技大學因「南投百香果資源永續之煉銀網平台計畫」,今天四名老師幹部和助手由學務長親自帶隊前往埔里合成里,觀測百香果新苗定植。

從學校到目的地需要走上國道6號,在愛蘭下交流道後向右直走,會遇到一座稱「太陽廟」名為「慈光宮」的寺廟。轉入寺廟旁的一條橋,繼續前進。在到目的地前還需爬上蜿蜒且陡峭的小山路。路上被樹蔭遮擋的陽光閃閃發亮,搖晃的車子因為入春季節而感到溫暖,雖然道路蜿蜒的有點誇張但在路途上被路旁的植物圍繞,深深感受到清靜與平和,有點暈車恐懼症的小編我,竟然不會因為蜿蜒而感到不舒服,大自然懷抱的療癒力量真是名不虛傳。
               經過了幾波蜿蜒和找路,終於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合成里」,急忙走來迎接和引導我們的是一名暨南大學的學生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班-鄭登允同學也是農田主人的兒子,在他的引導之下我們來到了他們的百香果園。果園位處山區,雖然也不是多深山,但可以眺望到對面和附近的山區,遍佈的綠山彷彿在努力改寫地平線的單調。雖然讓南投埔里漂亮的不只這樣,但這裡會讓人留戀於此。
       本次計畫和探查的主軸是這裡的百香果園,在學務長與主人的簡單寒暄後話不多說,開始進行我們的探查任務,農田主人鄭鳳池先生介紹這裡的土地和百香果的資訊,提到這裡的百香果雖然是向外購買幼苗,總計400多株百香果幼苗,雖然說是向外購買但是這百香果是台灣原生種的百香果,來頭可不一般,再加上「嫁株」技術使得百香果的品質再加一層的上升。對於栽種更是一門要求,初次購買的幼苗大致為10公分高,然後直接放到溫室做培養和移植轉盆,剛買來的盆栽都是只有泥炭土(培養土)是不夠的,所以在轉盆時必須加入新的土和一些肥料助長,直到1個月至1個半月後的細心栽培才能轉入園地,重點來了!怎麼會是1個月至1個半月呢?因為必須把幼苗的分枝修剪一下,讓養分專一流動,這樣百香果就會長的又高又好,但問題不只這樣,因為該購買來的幼苗上可能都會有「疫病菌」對於百香果幼苗可能非常危險的,不僅會造成果樹的葉、莖蔓、果實出現不規則的水侵狀斑塊,甚至還會造成百香果的死亡,所以必須要在溫室裡慢慢消毒,同理因為每座百香果園的氣候和條件不同,所以要去其他的百香果園都需要注意可能會帶入菌而危害到果樹,真是危險的東西,放溫室也比較好控制,到了比較穩定的狀況就可以安心進入下一個階段。
             到了園地除去翻土等基本農田種植準則前,必須先觀察這塊土地是否有大量的陽光照射,溫暖的氣候關係著百香果的甜度,想起當時霸王級的寒流而導致百香果賣價大大降低,造成果農的損失也是非常大的,畢竟百香果不像水蜜桃一樣要越冷才會越甜,所以陽光和溫度是第一標準,在果農的努力下將一株株高20~30公分的百香果苗種入土地用繩子或農用貼紙將百香果固定在支柱上讓百香果往上攀爬,如果有側芽要摘除,直到上了網棚,才讓它分枝蔓爬。正常的情況下藤蔓都會纏著網架往上爬,但不時都要注意有沒有往下纏,到了百香果幼苗漸漸纏繞到網架的頂部再逐漸擴展就差不多可以輕鬆地等結果收成。三月種植,大約六月就可收成了。


取苗
脫盆
回填泥土壓實

        我們體驗探查的過程中也親自下田種百香果,看到田主俐落的將小盆栽裡的百香果連根帶土的壓出盆栽,盆栽裡的土是多麼的紮實,再快速的放進土堆,一個快狠準的概念,到了我們手上的百香果,剛倒出來的則是滿手散沙,只能說技術這東西真的要好好的練習。這樣子的田園生活,讓當地居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有時查看有時收成,一籃一籃的百香果或許單價普通,但對於果農們都是努力的結晶,今天探查表面上是到場巡視,但背後是要好好體驗百香果的種植過程和辛苦,隨著太陽西下,果農和學務長討論著今後的程序,可能還會再挑個時間來到這漂亮的園地,觀察今天種下百香果的成長,希望百香果能順利長大。







整地完成準備栽種
將果苗一顆顆置入挖好的定植洞中。

討論日後觀察監測設備的安放
任務圓滿來個大合照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改變從百香果園開始

                                                                                                             
                                                                     撰稿:周麗楨     攝影:洪崇彬 周麗楨 
        百香果可以變出甚麼新花樣?看倌們請持續關注我們端出的餐盤。2017年11月我們一行人前往埔里合成里鄭家百香果園,雖然採收已近尾聲,但是棚上發紫的百香果仍是非常誘人。棚架下張了網,熟成的百香果自然掉落,滋味自然香甜無比。我們就在棚架下討論起新計畫,微雨,仍不減大家的興致。

       2月13日,傳來大喜訊。南開科大四件USR計畫全數通過,我們日以繼夜討論、書寫的「南投百香果資源永續之煉銀網平台計畫」終於可以正式運作。春天正是百香果新苗定植的好時機,鄭家告知2/25栽種,後因雨而延後。計畫不容延遲,緊鑼密鼓的行動於是展開。

          107年3月2日啟動106學年度第1次「南投百香果資源永續之煉銀網平台計畫」會議,會議由總計畫主持人孫台平校長親自主持。與會人員有:合成里鄭家百香果負責人鄭鳳池、鄭登允父子、本計畫ABC子計畫主持人及各分項計畫主持人。

      孫校長說起他的百香果校園藍圖。校長曾經參訪過一所學校,處處攀爬的百香果,吸引了他的目光。他認為埔里社區的百香果,也可以成為學校特色。明德樓、自強樓拆除後的大片面積可以用來栽種百香果。校園百香果,將與埔里合成里的百香果相互輝映。 

                 首先林正敏院長針對本計畫精神與內容與與會主持人分享。

        陳榮煇學務長指出,百香果果皮佔50%,多成為廢棄物,從廢棄果皮提煉出珍貴的果膠與花青素,將大幅度提升百香果價值;他認為本計畫案另一重點是找出百香果在合成里(90%栽種百香果)不可複製性的關鍵因素。



      各子計畫主持人的精采簡報讓大家眼睛一亮。鄭家百香果園主鄭鳳池表示會全力配合計畫案的推動,並引介計畫參與人員至社區與百香果產業據點。從學校到合成里社區,從鄭家果園到埔里所有百香果園,我們的計畫將由單一據點而逐步擴大,遠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