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搭起合作的橋梁—與合成里社區的第一次座談


                                                                                                                     李唯至撰稿

317號星期六,南開百香果計畫團隊前往「合成百香果生產合作社」。由鄭鳳池先生約好合成里社區理事長、里長等,一起討論今後的合作方式和對計畫的期望。這次的路程不再是蜿蜒峭壁的山路,我們開在沿著河流轉彎的21號公路上往目的地前進。在路上不斷地聽著學務長說著之後的行動打算,一路上都沒停過,似乎迫不及待的想把工作完成。看得出來學務長對這次計畫是抱著多大的熱忱啊。聽著聽著路邊出現水田,迥異於都市公路上遍布的便利商店和大樓,接著出現的是一棟一棟的民家住宅和鐵皮倉庫。路途上也看到幾部作物運送車,外型和駕駛,都有著一股濃濃的傳統農家味,讓我想起來小時候騎著腳踏車穿過田野的情景。


我們來得早,到了會場,里民才陸續前來。原來正是百香果種植期,所有農民都忙得不可開交。在大家無法長久停留的壓力下,那些開場白都被很有默契地帶過了。

        學務長在前方大聲地介紹本計畫,他說道:「我們目前的計畫就是要在田間架設觀測站,取得百香果生長最有利的生長數據,便於農業耕作技術的傳承。同時使用生物科技粹取百香果皮裡的「果膠」和「花青素」來提升百香果的價值,讓原本的廢棄物得以再利用,並善用這裡的環境來吸引遊客創造商機。」就是這樣一個開門見山法,讓活動中心裡的長者和年輕人開始討論起來。之後羅明葵老師也加以補充,老師經營社區多年的功力,果然讓會場更加熱絡。其中果膠、花青素的提煉,最吸引社區民眾。因為舉辦活動如百香果甜度比賽、做果凍等都不稀奇,也就沒什麼吸引力。


    社區民眾反應,許多學校也藉著計畫的名義來到社區,常常召集大家開會或上課,弄得大家疲累不堪,但是最後都不了了之。這次我們在農忙時到訪,農民必須放下工作招待我們,實在過意不去。也有民眾提出會議改到夜間,才不會影響農事。


    經過這次座談,我們覺得雖然計劃案的初衷在協助社區提升,其實也是學校師生學習的場域,必須互相體會對方的需求,盡量不做無謂的打擾或干預。希望藉由這次計畫,社區與南開科技大學一起努力讓社區被看到,也讓南開的學生發揮長處,利用這一次的計畫展現自己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